English

陕西阳陵首次探明汉帝王陵形制

1999-09-17 来源:光明日报 杨永林 我有话说

本报西安9月16日电陕西省副省长赵德全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经过考古工作者数年的努力,西汉王朝第4代皇帝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陵园——阳陵的形制布局被基本探明,这是我国截至目前经考古探明的最为完整的西汉帝王陵墓,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对景帝陵南门阙遗址进行了发掘,证实其结构为三出阙,是我国发掘的时代最早、级别最高的三出阙建筑遗址,并在丛葬坑和陪葬墓中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有关专家认为,这是陕西继秦兵马俑、法门寺地宫后又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原上,地跨咸阳、泾阳、高陵三县市,是咸阳原上西汉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由于是同茔异穴,景帝陵和王皇后陵各有一个墓冢,景帝陵在西,皇后陵在东,两陵相距约450米。

1990年到1994年,为了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阳陵陵区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其成果引起了极大轰动。从1995年开始,特别是去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继续对阳陵陵区进行了全面考古钻探和小面积试掘,探明了阳陵陵园范围、形制和布局,探明了景帝陵园和王皇后陵园形制,发现并部分发掘了帝陵四门阙以内90座丛葬坑,发现并部分发掘了规模宏大的陪葬墓区。

勘探表明,阳陵陵园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和后陵陵园、南区和北区丛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区及阳陵邑等几大部分组成。帝陵坐西面东,居于陵园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丛葬坑和北区丛葬坑、一建筑基址等距离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和德阳庙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充分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考古工作者在帝陵园四门以内、封土以外钻探发现丛葬坑90个,其中东侧28座、南侧20座、西侧21座、北侧21座。在试掘的这部分丛葬坑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坑的东部出土了231件彩绘陶山羊,分19排,每排14件整齐排列。山羊有黑色和橙红色两大类,身长0.4米,高0.25米,其躯体肥硕,尾巴上扬,神情温顺,造型生动。山羊西侧是彩绘陶狗,共456件,排成28排,每排18件,陶狗身长0.3米,高0.18米,有雌有雄。从物种可以看出有狼狗和家狗两大类,从颜色上看有黄、白、黑、灰、橙红色五种,部分陶狗嘴唇和鼻子上还涂有红色,神形兼备,工艺十分精致。紧靠陶狗的是陶绵羊和陶乳猪。陶乳猪两排53头,长0.16米,高0.06米,黑白两色,竖耳长嘴小尾巴,生动逼真、憨态可掬。

陪葬墓区位于阳陵陵区东部,司马道南北两侧。司马道西起帝陵陵园东阙门,向东直通阳陵邑,道宽110米,东西长3500米,墓区东西长2350米,南北宽1500米。整个陪葬区东西各有一条大型壕沟为界,区内又可分为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四周均有壕沟环绕。现已探明陪葬墓园16排130余座,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共有大、中、小型陪葬墓5000余个。从已发掘的280座陪葬墓看,早期墓位于司马道两侧,墓主都是诸侯、公主以上的皇亲国戚。中晚期墓位于早期墓南北两侧,墓主级别较低。

阳陵帝陵南门阙遗址由一组两座三出阙相连接构成,阙门的中间为中央门道,长25.5米,宽5.5米。门道两侧为东、西、内、外四垫,垫内地面铺有方砖,垫外侧是主阙台,再外侧是副阙台,垫、主副阙台周围环以回廊,回廊之外砌有河卵石散水。整个建筑布局规整,左右对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是罕见的汉代建筑珍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出土了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围棋盘(砖质)、陶质脊兽和最大的板瓦,瓦残长108厘米、宽43.5厘米。

汉景帝阳陵帝陵、后陵“亚”字形大墓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的论点。汉阳陵丛葬坑的试掘,为帝陵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由于这些丛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位置,无疑是按照当时宫廷的有关制度和需要埋藏的,因而它的发掘研究,对研究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又讯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成果:在陪葬坑发现了大量的石质铠甲和石质头盔,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彩绘陶俑和通体纹饰、重达212公斤的青铜鼎。

去年年底,秦始皇陵园考古工作在秦始皇陵封土东南侧发现一处大型陪葬坑,经实测,陪葬坑平面呈近正方形,东西长129米,南北128米,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园城墙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考古工作者在陪葬坑挖了5个探方试掘,结果4个探方的过洞底部出土了大量的石质铠甲和石质头盔,目前共清理出石质铠甲80多领,头盔近30顶。这些铠甲和头盔均用质地均匀、颜色灰青的石灰岩石片和扁铜条联缀而成,可称为“铜缕石甲、石胄”。已清理的铠甲可分为三类:粗大型甲片的甲衣,中型甲片的甲衣和小型甲片的鱼鳞甲。甲衣身长约80厘米,做工精细,制作工艺高超,特别是小型鱼鳞甲在形制与制作工艺上酷似汉代铁质鱼鳞铠甲,是这批铠甲中的珍品和精品。头盔从顶端到侧片下端长度约30厘米,已能披到肩部,可以有效保护颈部和肩部,表现出更为完美和进步的时代特征。这次出土的三个陶俑造型十分奇特,两个大腹便便,一个瘦弱娇小,与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截然不同,有人推测可能是玩杂耍一类的艺人。

这次秦始皇陵园内发现的大型陪葬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秦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恢宏的建筑风范。大批石质甲胄的整体面世,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也绝无仅有。石质甲胄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的空白,改变了学术界“秦代无胄”的传统认识,也填补了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的空白。石质铠甲高超、精细的加工技术,增加了人们对秦代科技水平的认识,对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